非池中藝術網

319表具研究中心

【地方色彩-找尋臺灣裝裱新風貌】

  • 展期

    日期:2014-12-01 ~ 2014-12-21

  • 地點

    臺北市中山堂4樓 蔡明亮咖啡走廊 (臺北市中正區臺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98號)

  • 臺北市中山堂,原址為清朝的布政使司衙門,日治時期改建為「臺北公會堂」,光復後更名為「中山堂」迄今,承載著臺北建城130年的豐厚人文歷史,是臺北藝文展演活動的重心之一。從日治時期「府展」到國民政府來台後的「省展」等官辦美展,或許多台灣美術史上重要畫會成立發表,也都選擇在此場所舉辦,無疑是台灣美術運動的搖籃,為台灣本地孕育豐富多元的藝術色彩。

    「地方色彩」(Local Color)觀念源起於日本畫壇的發展,意指發展「地方的繪畫語言」,是日治時期台灣美術特有的風貌,在作品中呈現台灣在地的風土民情,或是呼應時代性的富有台灣特色之風格形式,發掘台灣自我的本色。裝裱作為一文化載體,涵蓋整個東亞文化圈,並在各地逐漸演變出不同風貌,而台灣裝裱能否與繪畫同樣找到所謂的「地方色彩」呢?

    本展覽策劃兩個主題如下:

    一、「溫故」-台北中山堂裝飾畫計劃

    2002年,台北市中山堂倉庫發現了一批「台北公會堂裝飾畫」,並於隔年移撥台北市立美術館,此批畫作為當時為裝飾公會堂所購入,而遺存於今。是當時日本受到西洋現代化影響下的產物,造型別於傳統日式額裝木格框基底材結構,為一種經過簡化、規格化設計而量化生產的裝裱形式,並交由當時日本著名的畫家來繪製成作品。而這批作品的裝裱,也保留住許多歷史的技藝與記憶。

    在中山堂將公會堂批作品抽離原場域,轉由北美館典藏,代表著一個時代的記憶被封存。而在此場域「缺席」的作品,希望藉由本展覽「台北中山堂裝飾畫」計劃與之對話,以現代的材料、技術來呼應「台北公會堂裝飾畫」的義涵,製作規格化的裝裱形式,並邀請當代台灣著名的藝術家來共同創作,重新將有裝飾功能的畫作掛回中山堂這場域,藉以紀念這個空間、那個時代,並保存我們這個時代的裝裱的記憶。對於自我的歷史能夠反思,反映自身文化的內涵,是一個個時代逐漸沉積而成的,對於每個時代都抱以尊敬的態度,期許自己能夠是一個活潑的文化人。

    二、「知新」-開創台灣裝裱新風貌

    「後福特主義」時代以追求滿足個性化需求為目的,而裝裱也應該為每件藝術作品量身打造,但於現今的展覽會中已不見裝裱作品的獨特性,而是刻版的制式風格,彷彿停留在「福特主義」的時代。本展覽試圖開創台灣裝裱藝術的可能性,藉由跨界與台北當地文化創意產業合作,如「樹火紀念紙博物館」、「印花樂」等,尋找屬於臺灣風貌的記憶/技藝,讓人了解裝裱可以是具有臺灣風貌的、可以是具有自己時代意義的、可以是與空間呼應的、可以是豐富的、可以是多變的,讓觀者對於這樣的技藝認識更加的廣闊,了解到裝裱不僅是裝裱,他代表著藝師與藝術家對於作品的詮釋─是對於這個時代、這個國家的詮釋,而隨著時代的氛圍不同也會創作出屬於那個時代特色的裝裱,更可使觀者對於藝術的認識能夠更加寬廣,並強化對於自己的國家的認識更加深。

    指導單位:臺北市政府文化局
    主辦單位:319表具研究中心
    合辦單位:臺北市中山堂管理所/蔡明亮咖啡走廊/卓也小屋天然手作有限公司/水谷藝術

    參展藝術家:朱忠勇/李侑儒/李幸子/周明誼/邱燕君/張致中/陳柔伊/陳國華/曾冠樺/曾詩涵/曾霆羽/黃旭辰/劉蔚霖/歐陽文慧/簡佑任

    視覺設計:李侑儒

319表具研究中心地方色彩找尋臺灣裝裱新風貌

推薦展覽

view all